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日至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携手哈尔滨市花园小学、长虹小学、七台河长兴学校、马家沟小学、王兆新村小学、大庆市澳龙学校、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延寿中学共计九所中小学校共同举办主题为“弘扬抗战精神,强国复兴有我”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建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部主任、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兼办公室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王晨教授,以“从战争罪行到抗战精神”为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为花园小学、长虹小学、马家沟小学、大庆市澳龙学校、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五所学校的近8000名中小学生做专题讲座。讲座从国际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角度来解析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反和平罪、战争罪、危害人类罪三大罪行,深入解读抗战精神的深遂内涵,强调战争罪行必受严惩,强调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讲座在全体师生齐声诵读赵一曼烈士的七律诗《滨江述怀》中达到高潮,最后寄语同学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强国复兴,必定有你”。
花园小学讲座现场
长虹小学讲座现场
马家沟小学讲座现场
大庆市澳龙学校讲座现场
哈尔滨市第二十中学讲座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党支部副书记孙宇博老师,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学第一课”为题,通过线上同步直播、线下现场教学的方式,先后为王兆新村小学、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小学部及初中部)、延寿中学近4000人做专题讲座。课堂上,孙宇博老师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从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历史原型切入,讲述15岁学徒罗瑾冒死留存日军屠城罪证的故事。并结合赵一曼、杨靖宇等英烈事迹,解读抗战精神四个方面的内涵,使同学们感受到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不仅属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更属于这个奋斗筑梦的新时代。作为青年学生要从铭记到行动,担当起时代重任。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早已超越了“知识传递”的意义。它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以孩子们熟悉的学习生活为桥梁,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它把“抗战精神”从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能融进成长的力量。
王兆新村小学讲座现场
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讲座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云天老师于9月1日下午,通过线上平台,为七台河市长兴学校千余名中小学生带来专题讲座《街巷里的抗战丰碑》。作为长兴学校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活动,谢老师以城市地理为切入,将兆麟街、一曼街、尚志大街、兆麟街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为线索,以本土抗战故事为脉络,生动还原冰城街巷中的英雄事迹。通过珍贵史料与沉浸式讲述,阐释反法西斯战争的精神内核,引导青少年理解“丰碑”的历史深意。此次云端讲座创新了思政教育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跨越地理限制,为新生代注入红色基因。
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讲座现场(线上)
此次系列讲座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机,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时效性强,反响强烈,深受学生喜爱,展现了必赢官网优秀教师的风采,践行了普通高校的社会责任;开阔了中小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了抗战精神,实现了大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